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 让精彩的瞬间在这里永恒!
原野论坛原野户外摄影天地 → [贴图]鹦哥岭·#¥游记,自驾发现之旅##¥¥!!

  发表一个新帖子  发起一个新投票  回复本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535 个阅读者
  标题:[贴图]鹦哥岭·#¥游记,自驾发现之旅##¥¥!! 树形   打印   收藏   推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新驴上路
    文章:7
    积分:71
    注册:Tuesday, February 13, 2007
给foof2002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foof2002加入好友 查看foof2002的个人资料 搜索foof2002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foof2002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楼主
发贴心情 [贴图]鹦哥岭·#¥游记,自驾发现之旅##¥¥!!
哥岭雨林位于海南岛中南部,是我国境内最新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因为地处偏远山区,尚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被专家称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原始热带雨林”。
鹦哥岭本没有路
    一离开环岛高速,我们的车队开始慢得像牛,在简陋的山间公路上磕磕绊绊地前行。打开车窗,迎面袭来丝丝潮湿的凉气,伸出手试试,没有下雨。四周是看不透的绿色,鸟鸣声不绝于耳,可却找不到一只鸟的影子。威严的森林就像一堵厚实的绿色墙壁,把它所有的秘密紧紧地包藏着。
    车队今天的目的地是南开乡的什富黎族村,在那里我们将建立一个前进基地,之后深入鹦哥岭原始热带雨林进行为期两周的科学考察。
    一路颠簸到了南开乡,前面却再没有路,要想抵达20公里外的什富村,只能沿着南度江上游一条支流的河床涉水前行,我们的“坐骑”——进口三菱、丰田等SUV多功能车如今只有望“河”兴叹了。从乡里借了三辆老式212北京吉普,六七个人挤一辆,还塞上大包小包的行李装备。这些高龄的212虽然不堪重负,仍然勇敢顽强地冲进了河道,一会儿在河水里乘风破浪,一会儿在卵石河滩上蹒跚前行。车厢里早已积满了水,大家倒像是坐在一个剧烈震动的按摩椅上泡脚。
    天黑了,乌压压的树冠透不过一点月光或是星光,打开车灯,一闪就没了,原来水浸坏了车子的电路,两只大灯的灯泡就这么给烧了,只好翻出手电筒来照明,一身泥水的212在黑暗中慢慢地爬行。二十公里的“路”整整用了三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什富村。
    这个黎族小村庄,完全处在雨林的怀抱里,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煤气、自来水,也没有电话和手机信号,甚至连海事卫星电话也找不到信号,真是和一切现代社会的东西绝缘了。
    卸完了食物装备、考察器材,安排好营地,喝下一杯热水才发现骨头都被颠得酥软了,再没有力气对这个小村庄产生什么好奇,躺进睡袋,沉沉睡去,竟然一夜无梦。
最美总是藤缠树
    这次考察的区域是鹦哥岭山脉第二高峰、海拔1540多米的马或岭一带。从地图上看,山脚到山脉中部,等高线密密麻麻一条紧挨着一条,说明山坡很陡。离开小小的什富村,踏入莽莽的雨林,我们沿着将近四十度的山坡向山顶进发。
    尽管今天是个大晴天,林子里还是幽暗得让人感到压抑。各种植物层层叠叠,几乎分不出彼此;而无数的藤蔓相互缠绕,或横七竖八地伸展着,或悬在不知谁的枝干上,更有的匍匐在地,冷不丁凸现在你的脚下,挡住去路。其实脚下也并没有路,我们一会顺着山脊攀登,一会沿着水流缓行,每走几百米就要用GPS确定方位和海拔高度。不到半小时,潮湿闷热的雨林令我们汗流夹背。
    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越来越好。我们一步步的深入,雨林也一点点地向我们展开它的宝藏。雨林里千奇百态的植物一直是我镜头里的主角。一棵胸径达将近两米大树吸引了我的视线。这么粗大的树木在雨林中并不少见,但是这位的主干上下却被粗细不一的藤状物缠绕着,好像是有人专门编织上去的一样。这就是雨林中植物的绞杀现象,这一棵表现得非常典型。那藤状物是高山榕,它在大树的树冠上发芽生长,然后长出垂悬而下的气根,气根遇到大树的树干就会将其缠住,然后继续生长直至垂到地面,扎入泥土。气根吸收了泥土中的养分会越长越簇,而大树的树干被困在气根里难以生长,最后像一个被五花大绑着的汉子,在无奈中被“绞杀”身亡。
    在一棵榕树的树干上我发现了一串栗子大小的果实,在雨林里一些植物的花、果直接开在或结在树干上,如果我早来些日子就能拍到奇妙的“老茎生花”现象了。
    一块三角形的绿茸茸的“屏风”出现在我的镜头里,当然这又是雨林的艺术品——“板根”,或许是因为这里人迹罕至,老树比比皆是,这棵乔木仰望竟然不见头,板根则高达三米多。雨林的许多树木不仅高大,且木质坚硬,有些枝干铁钉都难钉入。我曾听一些老林业工人讲,他们过去采伐林木,遇到坚硬的树种,油锯锯上去都会打出火星来,真是不可思议。
永远防不胜防
    登上海拔1300米的一处高山台地,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六公里的路程花了六七个小时才走完,可是收获也不小,队员们观测到了30多种鸟类100多种蕨类植物。下一步我们要在此搭建第一考察营地。
    建营地前,队员们开始清理“跟”着我们上山的旱蚂蟥。在热带雨林中徒步,最令人烦恼的就是这些细小的吸血鬼。它们小的细若游丝,大的如火柴棍长短,颜色黑黄相间。平时旱蚂蟥就蛰伏在树叶下、树枝上,一旦有人或动物走过就悄没声地爬上来吸血。在雨林里,旱蚂蟥的分布密度相当大,一些沟谷潮湿的地方,每平方米可达100条以上,令人防不胜防。出发前,我们都穿上了防蚂蟥袜,这种袜子用密实的厚白布特制,袜筒长及膝盖,裹在裤脚的外边,再用绳子紧紧地扎住。然而还是挡不住蚂蟥的攻击,这些家伙会从树枝上爬到人身上,钻进脖子里咬人吸血。旱蚂蟥吸血时人并不觉得疼,但它们在吸血时会分泌一种溶血酶,令被咬的伤口血流不止,人们往往是等衣服上渗出了一片血迹才知道自己被蚂蟥攻击了。对付它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烟头烫,或者给它身上涂上酒精、盐水,蚂蟥会自动脱落,而且必死无疑。
    在热带雨林里搭帐篷也有讲究,为了防潮,先在地面铺一层细竹子,将帐篷搭在上面,然后再在帐篷上方搭一片塑料布防雨。即使是这样防范,帐篷里一天到晚还是湿漉漉的,而我们身上的衣服,不是被汗水浸透,就是被雨水淋湿,从来没有干爽过。
    雨林的夜晚是喧闹的,各种蛙鸣虫叫不绝于耳,一夜未停,细雨也来凑热闹,打在防雨布上嘀哒作响,我们就在这免费的自然交响乐中安然入睡。
“抛音引乐”和“顺沟摸蛙”
    鸟类学博士梁伟被我们称为“鸟人”,他仅通过倾听鸟鸣就能辨别出100多种鸟类。在雨林中观察鸟类很困难,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因为林木太茂密了,要想拍到满意的照片更是难上加难。我所携带使用的尼康2.8口径的300毫米镜头加1.4倍增距镜,已经算是镜头中的“重型武器”了,但是要想拍鸟还是远远不够,加上雨林中光线昏暗,就算是用800度的高速胶卷和最大的光圈组合,也难有比较快的拍摄速度。虽然有些遗憾,但是跟着梁伟在丛林里转了一天,却见识了另一种观鸟的妙招。
    进了林子,“鸟人”掏出一个录音机来,我正纳闷呢,他已经开始播放“音乐”了,那是他在过去考察中录到的各种鸟鸣声。梁伟播一段停一下,每次是一种鸟鸣声。说来也怪,每播放一段,过不多久,附近的林子里就会有相同的鸟叫声此起彼伏。原来,他这是“抛音引乐”啊。梁伟笑着向我解释,现在正是鸟儿求偶的季节,为了保证繁殖期间各自的地盘和食物不受影响,本地鸟群对“外来户”的侵入特别敏感,听到叫声就想来赶跑那些入侵者。而他却正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很容易地辨别出当地的鸟类了。
    白天“听”鸟,晚上我又跟着“蛙人”出发了。这片雨林中有许多美丽的蛙类,如海南湍蛙、小湍蛙,桔腿小树蛙、红蹼树蛙等,当然如果你没经验又不细心是找不到它们的。宋晓军和陈辈乐博士是考察队里的两栖爬行动物专家,跟着他们不愁见不到蛙。
    在漆黑一片的雨林里,我们打着手电筒顺着河沟慢慢前进。蛙类喜爱晚间活动,这会儿四周的蛙鸣一刻也不停。我觉得有些奇怪,农村的稻田边也经常有蛙鸣,但是只要有人走近发出响动,蛙鸣会立刻停止,可在这里它们怎么就一点也不怕人呢?就算我们已经到跟前了,小家伙还是呱呱地叫个不停。想捕捉它们更是简单,只要用手电筒照住它就行了,随你去抓。宋、陈二位在水沟中收获不小,一会向我介绍这个蛙,一会又介绍那个,品种太多了,弄得我这个外行眼花缭乱。就在一处浅水边的小树叶上,我们发现了两只漂亮的树蛙,红腿绿身,个头还没有一只火柴盒大,但是色彩晶莹鲜艳,十分可爱。在我们手电筒的光束下,两个小家伙束手就擒。两位专家左看右看,一时竟无法确定它们的分类,认为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新种。我在一边则左拍右拍,对我们的新发现甚是得意。
幸运的和不幸的
    半个月时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考察就要结束,大家细数记录,成果颇丰。昆虫学研究生黄国华在海拔1300米的沟谷雨林中捕获到一只蛇蛉,成为他此次考察的最大收获。这小小的蛇蛉比蚊子也大不了多少,却是国际公认的原生林标志性物种,这证明了鹦哥岭热带雨林区的原生性。
    植物学家在考察中发现了许多珍稀植物,比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伯乐树、苏铁、坡垒等。专家们据此推断,这里原始雨林的物种比海南岛其它雨林更为丰富。
    动物考察的成果更是丰厚,不仅记录到的鸟类、两栖爬行类、灵长类等动物110余种,还发现了大型食肉动物的新鲜足迹,估计是云豹或黑熊,说明它们在这里活动的时间不超过2、3天。在以往海南岛其它林区的考察中,仅仅发现过它们在树干上留下的“挂爪”。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这次考察中最“不走运”的要数张颍溢博士了,她是考察队中唯一的女队员,专门研究灵长类动物。在山下,考察队曾听黎族村民讲起,10多年前,他们在这一带山上曾听到过海南长臂猿的叫声。海南长臂猿是世界极濒危灵长类物种,目前仅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发现二十多只,要是能在鹦哥岭发现它们的踪迹,那在动物学界将是一个重大发现。为此,小张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出发,爬到一个小山头上去等待长臂猿的叫声。一大早在雾气弥漫中登山,然后坐在树上静候两个多小时,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小张总是每每带着希望去,又带着失望而归。直到考察结束,她也没能听到一声长臂猿的叫声。
    当212再次带着我们离开了什富村,鹦哥岭在身后渐渐远去,所有的欣喜与失望都将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那一片热带雨林和它的宝藏们又将归复平静。让我们祝福这片净土、这片雨林。
户外探险提示
    鹦哥岭热带雨林位于海南岛中南部的鹦哥岭山脉,因为地处偏僻,一般旅行者很难进入。从海口市出发,沿着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向西行驶,到白沙县城牙叉镇下高速,大约半天车程;之后上山间公路,抵达南开乡,距离大约三十公里,路况较差。到南开乡后就没有路了,只能涉水沿南度江上游一条支流的河床前往雨林里的什富黎族村,约20公里的路程。河流有些地方水位较高,普通车辆难以通过,只能坐越野车。
    如果没有GPS或向导带路,只身进入雨林是十分危险的,黯淡的光线、几乎不变的景致,会让人的判断能力大大下降,继而孤独、恐怖的心情就会接踵而来,所以进入雨林一定要有同行的人壮胆,以免发生不测。
进入鹦哥岭雨林需要自己带食物和蔬菜,雨林气候潮湿,土豆和咸菜易于保存,其他蔬菜、肉和蛋都很容易变质。可以带些罐头和压缩饼干,但开封后要注意防潮。林间潮湿且夜晚较凉,备点白酒可以驱湿防寒。
自由自在 潇洒户外 www.hainanoutdoor.com                              海南户外运动---鹦哥岭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5/26/2007 10:57:09 AM
       

 1   1   1/1页      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Copyright ©2002 - 2005 Gxyuanye.Com
ICP证 桂ICP备05007305号
页面执行时间 00.03906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