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 自助旅游攻略、游记、见闻、相片。
原野论坛原野户外原野无边 → [分享]收集的赤水河自助游古镇、瀑布群、丹霞资料

  发表一个新帖子  发起一个新投票  回复本主题 您是本帖的第 746 个阅读者
  标题:[分享]收集的赤水河自助游古镇、瀑布群、丹霞资料 平板   打印   收藏   推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543
    积分:2682
    门派:逍遥派
    注册:Monday, October 20, 2003
给nn游侠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nn游侠加入好友 查看nn游侠的个人资料 搜索nn游侠在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nn游侠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楼主
发贴心情 [分享]收集的赤水河自助游古镇、瀑布群、丹霞资料
夜郎镇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镇。在先秦时期,就是联结川黔交通的重要驿站。夜郎,作为古国、古民族,从春秋至西汉时代,曾称霸贵州四五百年。西汉牂牁太守陈立诱杀夜郎王兴后,大夜郎古国便消亡了。历史上以夜郎为名的郡、县有8个以上,而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的这座夜郎县,却是最后一个,存在的时间达几百年。是现行中国地图上惟一以“夜郎”命名的地方,也是唐代夜郎县城的遗址。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于乾元元年仲春至上元二年仲春(758-761)流放于此。
到达遵义后,可乘长途汽车到夜郎城,全程100公里,汽车票价15元,需3小时车程。

镇上有农家乐园可住宿,或者回遵义市里住,有遵义宾馆。

贵州遵义夜郎镇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现在的夜郎坝

茅台镇交通:   遵义春天堡停发车场有发往仁怀的班车,6:00~19:0030分钟/班,2~3小时车程,交通很方便。出仁怀市长途客车站,右侧云龙宾馆外有面的车到茅台镇,客满车走,大概20分钟车程,车费3元。如果从习水坐车到仁怀,中途要在茅台停车,从茅台镇到仁怀的车随时有。习水到仁怀的车,7:00~17:00,1.5小时/班,全程3小时左右,票价20~30元,视车型不同不等,桑塔纳50元/人。到仁怀后,到仁怀客运站转乘到茅台镇的班车,车程为13千米。

丙安景区位于赤水市西南,距赤水城区24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以丙安古城堡,月台楠竹林海海为主体遇观,兼有瀑布飞泉,丹霞异石高峡平湖,历史文化胜迹,红军长遗址等特色景观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丙安古城堡从元,明清起,历为川南入黔古驿道和川盐入黔古水路上的一个著名场镇,堡内古建筑一如当年商贾云集时的盛景,明清中脚楼,青石板,石堡门,陡石级,双龙八墩桥,古渡口,宛如一条时光隧道带你走进另一个世界,让你体以验一种似乎早已远去的心境。

丙安古镇住宿: 住宿条件还算不错,但星级宾馆不多,条件较好的宾馆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三星级宾馆遵义宾馆环境很好,但收费稍贵。湘山宾馆、体育宾馆、碧云宾馆也都不错。此外,县政府所在地通常都有干净卫生、服务较好的招待所。也可以住宿在农家乐,价格便宜不说,还可以吃到风味正宗的农家菜。特别请驴友注意的是那些在火车站出口站着兜客的私人旅社,最好不予理睬。

赤水河谷感受丙安古镇沧桑

——

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之战,使赤水成为名扬中外的革命圣地。
时光流转,赤水河洗去了丙安古昔日的铅华,往昔的繁荣渐趋平淡和宁静。脚踩着带有青苔的石板街,眼看着不见油漆印迹的木板墙,阳光从两边瓦屋滴水檐之间撒下来,像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这里的旧屋、旧瓦、旧墙飞檐中,都透着历史的沧桑。 
沧桑的旧石板
距赤水市区12公里的丙安古镇,是个陈旧的地方,由于至今只有一条水路可到城堡脚下,少了外界的纷扰,整个市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丙安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三面濒临滔滔东去的赤水河。距河滩10余米高,两座保存完好的石门把守着东西场口。两寨门旁,各有一株苍劲古朴的大黄桷树,沿崖壁掏出一凹槽,错错落落地建有许多吊脚楼。这些年代久远的老楼条多掩映在绿树丛和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筑的石阶延伸到河滩边。古镇只有一条窄窄的石板街,长约400米,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场市。
脚踩着这条带有青苔的石板街,眼看着不见油漆印迹的木板墙,阳光从两边瓦屋滴水檐之间撒下来,像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这里的旧屋、旧瓦、旧墙飞檐中,都透着历史的沧桑。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的古道上一重要城镇。从明清时代起一直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场上客栈、饭店、茶馆比比皆是,镇上多数居民以此为业。外来商贾也相继在场上开店,湖南、湖北人还在此修建禹王宫,即两湖会馆。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成为来往盐船、商贾停泊过夜之地,场市更加繁荣。史料记载,1936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
寂寞的旧码头
大同在赤水河左岸,距丙安18公里,距赤水市只有6公里,是一个经过昔日的繁荣而衰败了的码头,也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古镇。70年前是这个地方繁荣的顶点。半山腰的镇子下,沿河用红石砌成的码头很有规模。好些时候码头上常常停泊着载满货物的商船。这些船多从下游运来布匹、花纱以及川黔两地所需洋广杂货,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运。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时,半个河面都是楠竹。从码头的规模就可以想见当时大同镇的繁荣,小镇渐渐成了盐商、货船补充供给、修理船帆的停靠点。
如今一切都成过去,旱路修通,货物改道,遗留下来的码头石阶零乱不堪,现在早已不见停泊的商船,只有母亲带着幼儿在夕阳罩着的河边戏水,才不致使这个宽敞的码头寂寞。
镇上老屋的木墙上,还留有60年代中期最流行的政治口号,大红色油漆刷写的标准宋体字与对面保存完好的祠堂大门上精美的石刻面对面望着,这些都是小镇的历史故事。还有一些故事是关于梢公和船娘的。弄船者日出暮归,迎来送往的船娘在橹上系一块红绸,既是风俗也表情愫,怪不得码头上方半山腰间有一株古老的黄桷树,只有根扎在半山腰,整个树干完全横卧在空中,探出身子俯望着赤水河。讲故事的人说这株老树从长出来就是今天看到的样子。也许这株老树把小镇昨日的浪漫情怀与现在的怀旧伤感交融在一起了。
不管是老城市还是古镇,都曾经经历过繁华,今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似乎距古镇人很远。坐在洗得发白的门槛边看书的老者和在街边戏耍的顽童一样从容,那些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人们去追寻、体验,感受早已逝去的生活风情。青砖、拱门、石板街,不同朝代在此演绎不同的故事。如今城里人的时装店、家用电器店也在古镇上开着,不多,却也传递着现实社会的气息,古镇少女的高跟鞋也袅袅婷婷地踏过青石台阶。在赤水看过瀑布、丹霞、桫椤、竹海,再走走古镇古街,无论如何你都能读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和历史的厚重悠远。
建议行程
第一天:南宁~遵义~丙安,住丙安古镇。
第二天:游竹海、桫椤林,燕子岩瀑布。中途可观赏丙安古镇,晚上到十丈洞瀑布景区,在十丈洞瀑布附近有农家旅店,价格在10元/人左右,晚上可到农家品尝农家饭,价格7元/人左右。
第三天:游十丈洞瀑布,四洞沟,晚上回到赤水
第四天:赤水———贵阳~南宁,如果可能中途可在乌江停留,品尝鲜美的乌江鱼。
不可不尝的美味有竹筒饭,农家腊肉、赤水豆花和赤水名小吃猪儿粑,特别是大同古镇口的陈记豆花分店,店面很不起眼,但是味道却实在让人难忘;据说四洞沟出来不远一座桥头小店的竹笋也相当美味,我们因为时间关系而无缘品尝,有机会的话可以一试。沿途的竹雕工艺品价格合理公道很有纪念和欣赏价值,可以带一两件作为收藏和赠送亲朋好友,整个行程预算为700元左右。

   从明清时代起,这里就是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场上客栈、饭店、茶馆比比皆是,镇上居民大多以此为业。 丙安镇距赤水市区12公里的丙安古镇,是个陈旧的地方,由于至今只有一条水路可到城堡脚下,少了外界的纷扰,整个市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赤水河谷的古城堡原貌。
  丙安是个典型的川南黔北交界的古老场镇,三面濒临滔滔东去的赤水河。距河滩10余米高,两座保存完好的石门把守着东西场口。两寨门旁,各有一株苍劲古朴的大黄桷树,沿崖壁掏出一凹槽,错错落落地建有许多吊脚楼。这些年代久远的老楼条多掩映在绿树丛和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筑的石阶延伸到河滩边。古镇只有一条窄窄的石板街,长约400米,从古至今一直是周围几个村寨商品交易的重要场市。
  脚踩着这条带有青苔的石板街,眼看着不见油漆印迹的木板墙,阳光从两边瓦屋滴水檐之间撒下来,像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这里的旧屋、旧瓦、旧墙飞檐中,都透着历史的沧桑。  沿着这条旧石板路走下去,你就会走到过去,走到遥远的明朝清代。     丙安正是从明清时代走过来的。相传丙安原为“炳滩”,后因是常发生火灾,人们认为可能与“炳”字从“火”有关,于是改“火”为“水”,此后果真少有火灾。汉字规范后便改为“丙”。“滩”究竟是因河滩而得名,还是因场市而为“滩”无从考证。1962年建人民公社时,就改叫“丙安”了。据说是为铭记治理赤水河,使大、小险滩恶水变为平安之水的功绩而取的。  丙安历来为川南入黔的古道上一重要场镇。从明清时代起一直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丙安场上客栈、饭店、茶馆比比皆是,镇上多数居民以此为业。外来商贾也相继在场上开店,湖南、湖北人还在此修建禹王宫,即两湖会馆。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成为来往盐船、商贾停泊过夜之地,场市更加繁荣。史料记载,1936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   时光流转,赤水河洗去了丙安镇昔日的铅华,往昔的繁荣渐趋平淡和宁静,只有赶场天,附近几个村寨的人聚到场市上,才有点喧哗,平日来看,依山就势的古镇祥和从容。  场市很窄,街中间的石板已被磨得光滑而细腻,但两头与路牙子交接处长有斑驳的青苔附着。沿街的老屋前,伸着舌头乘凉的看家狗和拉长身子晒太阳的大花猫在街头“横刀立马”,本来就只容得下两人并肩的街,越发显得拥挤。   老街店铺里卖着手编的草鞋、粗犷的竹工艺品,敞开门的堂屋晨,坐一桌老人玩着古牌,或许这牌的年代太久远了,少有年轻人参与,正因如此,那玩牌的架式到底比起我们在城市街头常见的麻将多些历史少些俗气。  站在老屋门口的年轻人已经讲不清老镇的年代了,只晓得房是祖父的父亲留下来了。铺子早在奶奶未嫁时就有了,只有偶尔来寻古访旧的外来客惊奇的眼神提醒镇上人,这里真的太老了。  走在这样的古镇上,多半都会有一种由时空带来的惘然与慨然,没有生命的东西,因曾有过生命的痕迹而让人想来唏嘘不已。   大同在赤水河左岸,距丙安18公里,距赤水市只有6公里,是一个经地昔日的繁荣而衰败了的码头。也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古镇。70年前是这个地方繁荣的顶点。半山腰的镇子下,沿河用红石砌成的码头很有规模。好时候码头上常常停泊着载满货物的商船。这些船多从下游运来布匹、花纱以及川黔两地所需洋广杂货,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运。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时,半个河面都是楠竹。从码头的规模就可以想见当时大同镇的繁荣,小镇渐渐成了盐商、货船补充供给、修理船帆的停靠点。正因如此,不时大同最出名的就是铁匠铺,旧船上用的铁钉、铁梢之类的小铁具成了大同主要的工业品。最繁荣时,安顿了不到300户人家的小镇上,竟开了六七十家打铁铺子,家家生意红火。老辈人说,听上辈人讲,大同很少有清静的时候,一天到晚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与拉风箱的呼呼声伴着船来船往贺喜道虽的吆喝,热闹就出来了。
  如今一切都成过去,旱路修通,货物改道,遗留下来的码头石阶零乱不堪,现在早已不见停泊的商船,只有母亲带着幼儿在夕阳罩着的河边戏水,才不致使这个宽敞的码头寂寞。  铁匠铺也随着商船的远去衰败下来。今天紧贴公路边仍有一家,风箱已不用人拉了,打铁的汉子赤着胳膊挥汗如雨,打的不再只是船上用的小铁具,只在叮叮当当的声音中,还依稀留有老辈人讲的那份热闹,仍能翻动古镇已远去的繁荣。  镇上老屋的木墙上,还留有60年代中期最流行火爆的政治口号,大红色油漆刷写的标准宋体字与对面保存完好的祠堂大门上精美的石刻面对面望着,这些都是小镇的历史故事。还有一些故事是关于梢公和船娘的。弄船者日出暮归,迎来送往的船娘在橹上系一块红绸,既是风俗也表情愫,怪不得码头上方半山腰间有一株古老的黄桷树,只有根扎在半山腰,整个树干完全横卧在空中,探出身子俯望着赤水河。讲故事的人说这株老树从长出来就是今天看到的样子。也许这株老树把小镇昨日的浪漫情怀与现在的怀旧伤感交融在一起了。  时间已是黄昏,天气渐凉,石板街的老屋前放着一张竹床板,不满周岁的小儿和母亲在竹床上嬉戏,年轻的父亲和邻晨坐在一边悠然聊着,一边看着这对轻衣薄衫的母子,这个足以让人驻足回望的景致,为小镇又增了些许慵倦和散慢。这小儿爬的竹床已完全变成了咖啡色,兴许上面爬过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小儿新鲜的皮肤、稚嫩的四肢把这旧的床、旧的房、旧的墙、旧桌旧椅映照得生机勃勃。  不管是老场市还是古镇,都曾经经历过繁华,今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似乎距古镇人很远。坐在洗得发白的门槛边看书的老者和在街边戏耍的顽童一样从容,那些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吸引了人们去追寻、体验,感受早已逝去的生活风情。青砖、拱门、石板街,不同朝代在此演绎不同的故事。如今城里人的时装店、家用电器店也在古镇上开着,不多,却也传递着现实社会的气息,古镇少女的高跟鞋也袅袅婷婷地踏过青石台阶。在赤水看过瀑布、丹霞、桫椤、竹海,再走走古镇古街,无论如何你都能读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和历史的厚重悠远。
http://www.gzchishui.gov.cn/news_show.asp?id=1648(丙安古镇照片)
发贴IP已设置保密 4/20/2007 4:44:57 P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Copyright ©2002 - 2005 Gxyuanye.Com
ICP证 桂ICP备05007305号
页面执行时间 00.03125 秒, 5 次数据查询